鸡蛋皮PK地耳
初夏的天气,气温升高,吃饭便没有了胃口。早上老公从市场上买回一包菜,说是小木耳。打开一看,薄薄的,黑黑的,嫩嫩的,伸手一摸,湿湿的非常柔软,我把它洗净,放上大蒜酱油醋芝麻油,很快一盘开胃的凉菜就做好了。吃起来凉凉滑滑,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看着它的样子我如梦初醒,这不是多年前我在山坡里捡得那种菜吗?
噢,对了,小时候我们管它叫“鸡蛋皮”。秋夏时分,每当一场雨过后,趁着太阳还没露出面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便挎着竹篮到山坡上捡“鸡蛋皮”,在山坡上杂草间,这里一堆哪里一摊全是黑黑嫩嫩的“鸡蛋皮”,那种如获至宝的欢喜劲现在还记忆犹新。兴高采烈地把它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竹篮里,漫山遍野跑啊跑。看看时辰已差不多,竹篮里的“鸡蛋皮”也已堆了不少,便笑逐颜开地把家回。
回到家里,把杂草摘掉,再提着竹篮到清澈的泉水里淘洗干净,然后母亲便开始大显身手了,一阵忙碌过后,一锅鲜美的汤便端了出来。喝上一碗滑滑的,爽爽的,那鲜美的汤大概是我小时候所喝过的最美的汤了吧?
如今时过多年,竟看到了我儿时在山上捡到的菜。见到它觉得非常温馨,象是看见了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仔细看看,见它碎碎的,瘦瘦的,远没有我小时捡过得饱满。这显然是人工养殖的,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老公说它叫地耳。于是按着地耳的名字在网上搜,果然搜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生长范围很,适应性很强。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为脆,润而不滞,
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馏、烩、作羹等。
地耳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14.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1.2克,
钙毫克,磷毫克,铁毫克,热量为千卡。
地耳性味寒淡,具有清热,收敛、益气、明目的功效。主治夜盲、脱肛。
外用烧伤、烫伤。地耳是物美价廉的营养保健食品。
网上还说,地耳是北方荒漠地带天然生成的藻类植物,仅靠人工采集。新鲜地耳呈墨绿或褐色,片状松软,风干后呈乌黑色、卷状。地耳是发菜的伴生物,由发菜中的宽菜生长而成,与发菜并称为“姊妹”菜,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2%,并富含钙、铁、磷、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低脂、低糖,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属“美味八珍”之一。
据介绍,地耳是用锯末、秸秆撒上地耳菌人工繁殖的,在潮湿的地方自己也能生长,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且成本很低。一斤地耳的产地价约两三块钱,摇身一变成为“黑木耳”后就能卖出十三四块钱。
仅靠人工采集的年代似乎早已过去,我确信现在买到的正是人们用锯末、秸秆撒上地耳菌人工繁殖的,在我们这里的价钱是一斤4元。价格虽然不贵,但吃起来却没有记忆中的鲜美。
唉,记忆中那漫山遍野的“鸡蛋皮”,记忆中那原始清纯的原野如今又到哪里去寻找呢?那纯天然的馈赠,和那漫山遍野的拾“鸡蛋皮”的快乐童年,只能在记忆的脑海里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