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杂志来稿选登middot散文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难忘的乡愁浓于水的亲情
文丨陈凡文(山东沂南)
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默默将爱收藏在心底。在异乡打拼,心里异常孤独,对着城市的钢筋水泥,对着那些永远都不可能与之说心里话的人,心中充满惆怅。想起故乡的那条清澈的小河,想起儿时的玩伴,心中不由泛起甜蜜而酸涩的涟漪。乡愁更是每个人心中一段青葱岁月,一种时光追忆,一本泛黄但装帧精美的老照片。特别是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曾经想逃离的故乡,现在却是那样的想去拥抱,身子离家乡越远,心里离家乡反而愈近,总想着老了叶落归根,这大概就是乡愁吧!
我的故乡是沂蒙山腹地沂南县最西部高湖乡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哪儿山美水美,景色秀丽,自然质朴,宁静清新。一年四季景美如画,让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春天柳绿花红,蜂蝶飞舞,夏天百草丰茂,绿树成荫,秋天色彩斑斓,硕果累累,冬天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你说我老家美不美!怎能不让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格外想家呢!朋友有空不到我故乡来看看吗!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已远离故乡在外工作有二十多年了。多少年来,故乡的气息与景物依然让我魂牵梦缭,挥之不去。无独有偶好梦成真,昨晚通过一个美女老乡同学的牵线搭桥,联系上了同村上一起长大形影不离的一个本家大叔,相谈甚欢,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激动的泪花都流出来了,不约而同的达成共识,过年说啥也要回老家哈盅畅谈人生境界,聊聊国家大事,家乡风情,这些年来在外拼搏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将至,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愁,是的,那里有我儿时的记忆,有我快乐无忧的童年,幸福的时光。那里有我曾经最亲最敬最爱的爷爷奶奶度过一生,度过最后日子的老屋,陪伴我出生长大留下欢声笑语的老院子。最美不过家乡话,最亲莫过故乡人。一个人,大概从离开故乡的那刻起,便开始懂得了乡愁的滋味。那滋味,越咀嚼越令人沉醉。要留住乡愁,不仅仅是留住影像,留下时代建筑,还要留住绵长的记忆和浓浓的情感。
故乡,人们最初生活的地方。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便写下了无数关于故乡的作品。故乡情也成为了离家在外的人们不能磨灭的一个记忆。诗仙李白曾写下过“次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佛王维也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岑参在《逢入京使》也留下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美句,不就是对乡愁难忘,故土难离的最美诠释吗。
乡愁是对童年的怀念。无论我们年龄有多大,都念念不忘自己的童年。童年已远,但追忆绵绵。还记得和童年的小伙伴,戴着自制的小草帽,相拥坐在小河旁,用稚嫩的小脚丫拍打流水的惬意。还记得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和大哥哥一起,擎一支长篙,一树一树套知了的欢喜。还记得麦收过后阴雨连绵中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身后拾松鹅子,满山遍野捕捉山山牛的乐趣。
那个时代,男孩都会滚铁环、打陀螺、玩弹弓、下河捉抓鱼捞虾,女孩都会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跳绳,淘气调皮的掰过玉米、摘过瓜果,拔过花生。那个时候每逢周末,我们这些小家伙就去山里掀蝎子,捅蚂蜂窝,抠知了鬼,去高湖水库的浅水区嬉戏,打水仗,在缓缓流淌的小河里面捉小鱼虾。蓝天白云下,我们奔跑着、打闹着、追逐着,欢快清脆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山野村落。
乡愁是对妈妈的想念。无论我们走多远,都想念那个遥远的小山村,因为那里住着亲爱的妈妈。那一缕缕炊烟,是妈妈发自心底的呼唤,呼唤我快点儿回!那一针针衣线,是妈妈望眼欲穿的期盼,期盼我早点儿归!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早已把山珍海味尝遍,但我最想念的还是妈妈做的饭,哪怕是一个炒鸡蛋,哪怕是一碗清汤面,都会让我从内心里感觉香甜。即使穿上貂皮裘袍,也想念妈妈做的小棉袄,因为那里面母爱无边,因为那是温暖的源泉。受伤了,受挫了,流泪了,心痛了,就会更加想念亲爱的妈妈。因为她的爱,能抚慰我的伤痛,因为她的包容会让我的心灵觉得安宁。对妈妈的想念,叠加了对故乡的眷恋,让我的乡愁更加难舍难收。
走遍了天下的路,最亲的还是故乡。无论离开故乡多少年,都割舍不断对故乡的那份思念。因为那里有祖宗的陵寝,有同宗同族世世代代的奋斗与追求,有父亲母亲血水和汗水搅拌的土地。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那里的一间老屋,一条小道,一声鸡鸣,一缕炊烟,一方青冢,一棵桑榆,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乡情,让人魂牵梦萦。不知有多少次,梦见爷爷披着蓑衣,矗立在高高的山冈,放牧他的牛羊,守护那满坡的庄稼。不知有多少回,梦到奶奶背着花篓,满山遍野地拾柴火。那蹒跚吃力的脚步,那流淌满面的汗水,倾注着老人对家乡山水的爱恋。不知有多少次梦回故乡,梦见故乡变了模样。可我始终乡音未改,思念依然,那思念里装满了我的乡情乡愁。
乡愁是对岁月的纪念。流年似水,如梦如幻,岁月悠悠,如戏如歌。记住乡愁,就是对岁月最好的纪念。人生就如一场没有返程的旅行,从薄雾晨晓,走到黄昏月夜,从青葱少年,走到人生暮年,故乡已渐行渐远,但乡愁却越来越浓。
现在羁旅城市的人更是有一种乡愁,更是厌烦了城市生活的喧嚣吵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无时不刻期待向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思念着家门前高大的桑树,繁星点点的夜空,虬枝的老槐树树,摇尾的大黄狗,朴拙的石磙和碾盘,两小无猜的发小,思念着小村诱惑味蕾的各种美食,老酒、老茶……故乡永远是心灵的牵绊。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亘古的乡愁是真实的,永远的,无改的。那是每个人在异乡经历岁月洗礼后,一种渗透在骨髓中的眷恋,沁润在记忆里丰碑式的家乡符号,承载着一个人生命中开始的故事,更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历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乡愁,是处处为家的渴望。”乡愁,书写的无非是人的肉身与心灵对故乡的渴望。身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心在现代与传统当中。
记住最美的乡愁,那些乡村土地的气息、庄稼的味道、飞鸟的啁啾、太阳的光泽,安宁美丽的小山村,恬静优美的农家小院,才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才是安放灵魂的殿堂。
END
作者简介:陈凡文,男,生于年,山东沂南高湖乡人,军工二代,小学、初中就读于子弟学校,年入伍,年转业地方工作,现做房地产中介,喜欢文学写作、旅游、自年起,陆续在《江南晚报》,《扬子晚报》、《中国崮文化网》、《沂蒙晚报》、《蒙阴作家报》、《临沂作协青藤文学网》等文学网站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若干。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
《家乡》杂志招聘签约作家启事
贾庆军丨徐林申丨黄光奇丨赵连友
郭涧笙丨冯志忠丨陈国军丨杨智
杨英拥丨方承铸丨刘章际丨高雅丽
徐海楼丨查树红丨张东军丨杨林
谢尚江丨罗永懋丨步金萍丨袁明宗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丨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向安青丨陆春阳丨杨凤鸣丨徐志俊
马志才丨魏怀平丨陆继山丨董永卿
家乡编辑部支持家乡,支持原创,请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