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为啥没青椒不要我以为,要用开放
上海出差,约一哥们谈事,中午吃便餐。这哥们四川人,想吃点辣的,就点了个回锅肉,结果上菜的时候发现是包菜回锅肉。
这哥们就问服务员:“你们家回锅肉怎么没有青椒啊?哪里有用包菜做回锅肉的啊?”
服务员说:“回锅肉本来就没有青椒啊,有青椒的是小炒肉啊。我在上海工作2年了,见到的回锅肉都是没有青椒的,都是包菜的啊。”
包菜回锅肉于是我们加了个小炒肉。
通过这个饭前小插曲,我发现倒是个学习机会,可以反思一下。
第一个反思
我哥们说,我以为回锅肉一定是有青椒的,他们怎么用包菜炒啊?
我是湖北人。说真的,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包菜回锅肉。我们两个网上一查发现,全国各地不仅有包菜回锅肉,还有香干回锅肉、土豆回锅肉、蒜苗回锅肉等。我总结出一个关键词:经验思维。
什么叫经验思维呢?简单说就是指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所进行的活动,也可以说选择性知觉,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来主动选择,例如冬至的时候,南方人认为吃汤圆才对,而北方人却认为吃饺子才对。
那我未来怎么做呢?
1、第一个是要保持开放思维。我们所见到、听到的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真实的、全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看到的(局限性),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目的性),我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想看到的(选择性)。那么,为了避免信息失真的风险,就需要开阔视野,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维宽度。
2、第二个是要终身学习。学习会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并以不同的方式改变我们的行为,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处理和观察反思多样化的事物等等,以此来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我也总结为读书、读事、读人。这次包菜回锅肉反思就是读事。
第二个反思
我们与服务员在回锅肉是否有青椒这件事上,观点是不一致的,最后我哥们接受了服务员的解释,重新点了一份有青椒的小炒肉。
这里我又总结出一个关键词:冲突管理。有时候沟通会成为一种冲突源,这些不一致的因素来自误解、经验判断、语义理解上的困难以及沟通渠道中的“噪声”,而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沟通障碍,可能就为冲突创造了条件。
如果我哥们坚持认为回锅肉一定要有青椒,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这是必然事件,那很可能就会和服务员产生争论,导致不愉快的经历,所以要采取措施来避免。
那未来怎么行动?
就是要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氛围、教育背景都不尽相同,我们的思维、认知、人格都存在差异,如何避免沟通中产生的冲突呢?如何排除沟通障碍呢?如何求同而存异呢?如何提高沟通效率快速达成共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把握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
例如在工作中,多听取领导、同事的不同建议,在给下属授权任务的时候多考虑他们的实际处境。
在生活中,和伴侣或朋友发生分歧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都将为我们的沟通搭建宽敞的桥梁,顺利达到目的。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观察反思的细节,同时贯穿着大量学习的机会。只要我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采取主动学习的方式,并刻意练习、巩固强化,就会离我们的预期越来越近,沟通如此,认知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此。
大家有哪些好玩的沟通案例?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听我说贾话,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