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关于养宠物,你做好面对各种风险的
写在前面
6月26日,微博用户Timi多发微博称,家里超可爱的布偶猫小浣熊在使用小佩猫窝的过程中,因猫窝倒扣而被闷死。而这,是使用小佩猫窝致死的第4只猫。
意外发生令人痛心,但发生后,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呢?我们身为毛孩子的铲屎官,是不是做好承担各种“风险”的意识了呢?
这期「一心」想要说的就是,身为铲屎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风险,又如何才能未雨绸缪。
作者:马鹿/心理咨询师
编辑:扬羽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家喵最近惆怅的事就是吃不饱,作为一只具有狸花基因的美短,体格大是它的特点,但它的超重却成了我们全家的心病。
猫咪肥胖会提高糖尿病、心脏病和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我们考虑再三,还是带它走上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减肥之旅。
很多铲屎官都会发现,养宠之后各类要操心的事会越来越多——饮食、保健、疾病、受伤、伤人、防走失等等问题,都与宠物和人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小佩猫窝相关事件
小佩猫窝自上线至今发生多起闷死猫咪的事故,引发广大爱猫人士的强烈不满,数次将话题冲上热搜,小佩品牌于6月28日发布产品召回通知。
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可能存在风险。为了铲屎官和萌宠们的安全与健康,只有提早准备,方能化被动为主动。
而抵御风险的前提是先了解,究竟什么是风险?
什么是风险?
远古时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向神灵祈祷,保佑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风”带来了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对渔民来说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经过长期演变,“风险”已经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和危险”,被广泛运用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中,也越来越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最初的“风”险,确实与风有关
不论是“风险”一词的源起、发展还是各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都围绕着“风险”的核心:
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损失性。
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难预测的,而损失是大家都想极力避免的。要想真正做到防控风险,第一步是要准确了解风险、了解你自己。
你对风险的认知
风险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但如何认知风险才是决定人们能否正确应对风险的关键。
在养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人们不愿见到的损失,这种损失是风险事件本身的性质。但面对同一风险事件,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人们认知风险的偏差是否有共性的原因?你认为的风险程度是真实的程度吗?
▲面对悬崖峭壁,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各不相同
如果能解释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我们不合理的认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估风险,以便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对风险真正地做到可防可控。
心理学家Slovic()认为:
“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个人经验对风险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影响人们认知风险的因素纷繁复杂,其中有部分因素可以帮助解释以上问题。
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表现。
一方面,人们如果对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了解得比较全面,就能更客观辩证地认知风险,能够接受多方面的信息而不是只看到单方面的信息。
比如,关于孕妇家里不能养猫的说法一直存在,尤其是长辈们坚信不疑,他们认为弓形虫会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而猫是弓形虫的宿主。
但他们却忽略了想要感染弓形虫的条件极为苛刻:
家猫恰好在你怀孕期间首次感染弓形虫;感染后排出一生只有一次的虫卵;在2-4小时后虫卵带有传染性,而你正好接触到粪便;直接食用有虫卵的粪便,或者间接性地通过口腔接触到。
总结来说,大家只记住了弓形虫的危害,却拒绝了解弓形虫感染的苛刻条件,造成了对此事的过度恐慌。
另一方面,自认为对风险情境有更多知识的人,更有可能低估情境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知识水平仅是人们对自己知识水平的主观认知,并不是客观评估的知识水平。
动物训导员所处的工作环境会接触大量的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受伤几率更大,他们具备相对完善的专业知识,容易在心理上放松警惕,长期与动物一起的工作环境也使他们习以为常,反而容易忽略受伤后的治疗与防护。
这些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要尽可能拥有更全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客观、准确地认识风险,并且在具备一定知识水平之后,也不能因此放松对风险的警惕。
同辈压力
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会导致人们低估风险程度,并从事更多的冒险行为。
心理学家对国外的交通情况研究发现:
年轻司机习惯性驾车绕过铁路道口的障碍物,尽管他们个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却仅仅因为同辈们习以为常,就能使他们做出这样的冒险行为。
有的青少年长期接触家人和朋友的不安全驾驶习惯,更有可能认为低估这些习惯的风险。
▲你开车时,是不是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呢?
如今云养宠物产业日益兴盛,大量宠物博主涌入市场,其中不乏逼迫宠物进行危险动作或刺激宠物来博取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儿童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