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啦,请收下来自小中医的贴心贴语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www.yangguizhe.com/

"

五月的滨医春浅夏深

返校的步伐一路向前

久别的师友再次相见

重逢的喜悦自不待言

平安健康地复学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呵护

如何在防控工作中有序开展校园生活呢?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这份中医返校生活小贴士

一起来学习吧~

"

一、作息篇

疫情之下,为确保学校及时掌握同学们的健康状况,在校居住的同学们须一日三次自测体温,并在规定时间通过校园集结号填报,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按时作息,规律生活。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季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起床前可缓慢伸展肢体,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初夏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部分同学们在晚上相对睡得较晚,易造成睡眠不足,这要求我们适当增加午休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早晨起床之后,人体阳气未发、血液处于混稠状态,此时可进行慢速运动,以舒筋活络、调理气息,补充体内阳气,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之一——五禽戏。根据五禽戏的不同招式,可达到理想的保健效果。

1.虎戏:调理气机

气候转热时,加大人体耗能,加之同学们长期网课学习,久坐久视,易引起腰背疼痛的症状,此外,长时间吹风扇、空调容易使我们总督一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作用的“阳脉之海”——督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不利于我们腰背部的健康。勤练虎戏,能增强挟背穴和督脉的功能,缓解颈肩背痛、坐骨神经痛、腰痛等症状。

2.鹿戏:强腰固肾

由于夏季运动量的减少和冷饮的摄入增多,易使人体腰围增大,刺激肾脏,而鹿戏主要是针对肾脏保健而设计,各动作俱围绕腰部展开,同学们在练习时,可有效活动腰背等部位,起到强腰补肾、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

3.熊戏:调理脾胃

初夏天气转热,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同学们出现滞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习练熊戏,在沉稳中寓于轻灵,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滞、活关节等功效。

4.猿戏:增强心肺功能

猿戏动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上提时吸气缩胸,全身团紧;下落时放松呼气,舒展胸廓,本组动作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因过度疲劳而致气短、气喘等症状,不仅是在清晨,剧烈运动之后,我们仍可以通过猿戏来增强呼吸,保养心脏,改善脑部供血。

5.鸟戏:预防关节炎

因天气闷热、雨水多发,关节炎是夏季的常见疾病。练鸟戏时,动作轻翔舒展,可调达气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动筋骨关节,可预防夏季关节炎的发生,而且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饮食篇

初夏气温逐渐回升,人体新陈代谢加速、水分流失的较快、脾胃功能相对低下,在饮食方面,我们要精挑细选、顺应气候、遵循饮食原则。那么,哪些食物适合同学们在初夏之际食用呢?

1、注重补水

夏季炎热,人体水分流失快,饮食必须着重注重补水,多吃水分充足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例如:西瓜、菜瓜、香瓜、西兰花、菜花、包菜、黄瓜、西红柿等等。

2、清淡为宜

夏季气温高,人体火气较旺,若体内热气无法排出体外,易造成便秘、生痘、口舌生疮等问题,夏季饮食宜清淡,以清热解火为主。例如:高丽菜、绿豆芽、黄豆芽、海带、木耳、蘑菇、黄瓜、冬瓜等等。

3、养胃和脾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脾胃功能相对低下,为了减轻脾胃的负担,保证脾胃健康,我们应该多吃养胃食物,如一些质地软、口味清淡的食材,例如:面食、包子、馒头、小米粥、燕麦粥、菠菜、南瓜、西兰花等等。

4、生津止渴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内火旺盛,新陈代谢较快,容易造成食欲低下,口干舌燥等症状,夏季饮食需要以生津止渴为原则,加大人体的食欲感,补充足够的营养,满足身体对养分的需求,例如:山楂、樱桃、芒果、李子、红枣煮鸡、凤梨炖玉米、菱角炖大骨、番茄炒蛋等等。

5、不宜辛辣

夏季心火易亢,吃辛辣食物只会加重体内火气和毒素,为了自身的健康,同学们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的食物。

6、不宜太过寒性

夏季以清热解火为主,但是饮食不能过多食用寒性及冰凉食物,特别是女性同学,太多的寒性食物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容易导致腹泻、体寒等健康问题。

7、多进稀食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小编推荐同学们在此季节多喝一些绿豆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粥三、日常篇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初夏的炎热气氛最易于扰乱心神,易使心火上炎,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所谓“壮火食气”。我们在调养时要做到神清气和,平静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在特殊时期,学校进行半封闭式管理,正适合同学们“隔断外界之喧嚣,回归心灵之静谧”,心平气和,心脏才能健康有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人身体上三个养护心脏的重要穴位,长期按揉可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对保护心脏健康大有裨益。

穴位一:内关穴

取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之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神经、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穴位二:郄门穴

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之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与神门、心俞穴配合能有效治疗心悸症状,并起到清热止血、宁心止痛的作用。

穴位三:鸠尾穴

将左手放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胸骨剑突结合部下1寸之处,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尖推揉鸠尾穴2-3分钟,反复几次,可达到疏通气血、调养心脏、清热熄风之效。

静神调息法

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然后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利用此法可产生运行气血、营养心脏的作用。

春风十里,不如滨医有你

初夏花开,莘莘学子归来

多少次“云相见”之后

终于等到此刻的久别重逢

让我们在防控疫情之下

回归校园,健康生活

共同拥抱滨医的夏天!

审核:王樱霖

责编:赵盈

文字:唐茂源

排版:谢小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西医结合学院新闻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anjinshop.com/bczf/10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