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份肠,爱上一座城
前段时间回了家,将回深圳的时候奶奶问我上次带去的辣子鸡吃完了没。我脑海中出现了那一大罐浸着红色辣椒油的鸡肉静静地躺在我书桌旁角落的孤独景象。
在不太吃辣的地方读书的湖南人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回到老家,家里人总是问,在外面吃得习惯吗?要带点辣椒过去吗?
刚知道被深圳某大学录取时,我有点失落,第一志愿报的成都,口味与湖南相近也是我考虑的一点。想着要在深圳“食不知味”地度过四年,顿时觉得心有戚戚。
来深圳后的第一餐早餐吃的汤粉,汤底就是开水,白色的粉里冒出几根烫好的青菜,没有臊子,整份汤粉散发出一种禁欲的气息。这让在湖南吃惯了撒着油辣椒,各种臊子的红红火火的汤粉的我感到“欲求不满”。于是之后我吃早餐,必须随身带着外婆给我做的豆豉油辣椒加料。
那时候跟一个攸县的老乡聊天,同爱吃辣的我们聊着清淡无味的广东饭食,再回想一遍湖南的各式必放辣椒的菜式:放小米辣的酸菜鱼、煎青椒、放小干辣椒的手撕包菜…….电光火石间发展出一种革命友谊。之后我们的日常便是:吃!一起去吃学校以及附近的各种重口味美食。
那时候我们想,广东人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这么清淡怎么受得了?后来发现,在广东的来自湖南的我们,才是活不下去的那类人。
当口腔溃疡、口角炎、喉咙痛等种种上火的症状在开始的一个学期内频频向我袭来的时候,我才明白“入乡随俗”这句话的含义,简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我试图说服室友(全是广东的)跟我一起去吃辣,她们总是拒绝的。室友说广东气候湿热,不适合吃辣,她们平时一吃辣就很容易热气(上火的意思)。
后来被病痛折磨不敢再放肆吃辣的我跟着室友去吃早茶、肠粉、各种养生汤,连火锅也吃红枣枸杞鸡肉的清汤锅底。我,一个湖南人的退化,大概是从那时开始的。
这次回深圳,第一顿早餐,吃的就是我念了好久的肠粉。
肠粉据说是广东人最爱的广式小吃之一,有很多种,抽屉式肠粉,猪肠粉、布拉肠粉等。目前我常吃的是前两种。
这天为了吃肠粉我起了个早头,拐到学校后面的美食街,进了一家肠粉店,点了一份蛋肠。这家卖的是抽屉式肠粉,就是用一个类似抽屉的铁皮长方形蒸盘盛着用老包米磨出的米浆,放入各种料(一般有鸡蛋、肉、青菜等)蒸熟的肠粉。两三分钟,一份肠粉就蒸熟了,卖肠粉的小哥利落地抽出蒸盘,用刮板从头刮到尾,刮两三次,一份肠粉就整齐地铺好在盘子里了,最后撒上特制的酱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