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知体质,9种体质如何养生
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主要是说明生命活动的差异性或者特殊性。
体质由四个方面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这四个方面可以高度概括为:形和神。
形主要是形态结构,比如肌肉、骨骼、五脏、五官、皮肤、毛发、血脉等,也就是人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态结构的物质部分。
神包括功能活动、物质代谢过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吸收、消化、排泄、水谷营养在体内被吸收利用转化排泄、性格特点、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等。
形神结合就是生命,形神和谐就是健康,形神不和就是疾病,形神相离就是死亡。因此凡是说到体质,一定是包含形神两个方面,试想只有形,没有神,那是一具尸体;只有神,没有形,拿我们现有常识和认知,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宗教的认识是另外一回事。
从生命体验和体质组成比重看,神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常识多是从形态方面感知生存、疾病、死亡,但是对于生命体验、疾病原因、治疗效果来说,很多情况下神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操纵者、控制者。
怎么判断体质呢?只要感官系统正常就可以判断。中医判断体质、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就是“有诸内必形诸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散发信息。如果有健康的脏腑气血,必然就会有相对健康的外形;如果脏腑功能、气血失调于内,就一定会通过五官、皮肤、形体、情绪反应在外,自己也会诉说“我生病了”。如何捕捉生命信息、倾听脏腑声音?就是“望、闻、问、切”。
中医在望、闻、问、切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一个真正的中医应该感官非常发达、敏锐,即眼神准、听觉灵、嗅觉敏、手的感觉敏锐。
中医养生也好,治病也好,强调因人而异,即所谓辨体施养,辨证施治。中医所有诊疗思路、方药和方法,都是与“辨体施养、辨证施治”接轨的。辨体、辨证、感知差异的基本方法就是“望、闻、问、切”。如果一个医生丧失了对望、闻、问、切的敏锐感觉,就非常妨碍他对人体的分析和认识,妨碍对疾病和证候的判断,直至影响到方法、方药的选择。所以中医医生应该把自己的感官锻炼得非常敏感,只有这样才会对古书上所说的一些很细微的症状、很独到的观察有所理解。
要想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体质,就要把自己的感官调动起来。简单地学习一些“望、闻、问、切”的原理和方法,让自己和自己的生命对话。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些都是医生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呢?医院看医生,但是我们也要尽量学会观察、感知自己的生命。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能够懂得一些中医思维、方法,将会在生活中更有的放矢地保养身体,预防疾病。更何况中医的许多方法较为安全,不需要什么花费,又有较好的可行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群体体质、易感疾病一定与千百年来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中医就是中华民族的个性化医学,而且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中国人都知道虚、实、寒、热的基本意思,都知道喉咙疼痛、牙痛、口臭、口疮、尿黄、便结是上火了;头痛、怕冷、痛经、腿痛腰痛是受寒了;西瓜、苦瓜、黄瓜性凉;荔枝、龙眼、樱桃性热。中医就在生活中,并非那么高深玄乎。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