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炒鸡蛋,因为11岁时踢碎了妈妈给姐姐

  今天的文章来自于刚参加了我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学员玉林。她在三天的学习中,回忆起一些经历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解开了一个以来的心结。迄今为止,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很多事。对事情的记忆,很容易随着时间流逝。就像风吹走岸边的沙子。但是总有一些事,就像岩石,无论多久都不会蒙尘,每次想起,都像发生在昨天。那是因为,这件事凝结了强烈的感受。而这个感受,不曾被表达。日复一日,感受被压抑在内心之中,通过情绪,通过梦,通过身体来表达自己,我们却不自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每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那个原因,可能正是很久以前累积的情绪导致的。让尘封已久的情绪释放出来,让我们重新看到当时的自己,是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我们在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上经常会发生的事。今天分享的案例来自一位妈妈,玉林。她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忽然有一刻穿越时空,理解了11岁的自己。由此,也更加理解了当时的妈妈,姐姐,和现在的自己。我很感动于这个案例,也特别想分享给家里有二胎的妈妈。请相信,“孩子的所有问题行为,都来自于爱的呼唤”。以下绿色字体是玉林的原文。36岁那年,我经历很多艰险,生了儿子,我给他取了小名康康,希望他健康快乐。我和康康之间有很多神奇紧密的联结,每每想起,都是那么令我动容,给我爱的力量!我想,我很爱他,愿意给予他全部。我以为我已经足够成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妈妈,可是生活中还是一地鸡毛。我很困惑,也很无助,特别是康康生病的时候,他的情绪总是影响我,我濒临崩溃。我常想,是我不够好?还是孩子不懂事?我一度对家庭成员产生很多情绪。生活让我疲惫、压抑,我感觉自己很需要一个出口来喘口气。缘分使我接触到马瑞老师,并参加了马瑞老师讲的PET课程学习。为了能够成为更好的妈妈,我只身一人,不顾身体不舒服,匆匆来到北京,带着期望全身心投入学习。三天的学习没有让我失望,我很喜欢PET的理论,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我也很喜欢马瑞老师温暖柔软的讲学方式。学习紧张而热烈,我的感受强烈具有冲击性,收获丰富而意外。我本以为自己此次学习只是丰富育儿的知识,可是在老师对我进行角色演练的时候,我震撼了,惊呆了,那一刻,我感到我的呼吸静止了,心在颤抖,害怕、羞耻、恐惧,更多的是委屈、愤怒~~众多的情绪汹涌而来。我无力招架,眼泪瞬间冲向眼眶。当时,我回到了童年,那幼小的我正无助却又愤恨,有一个人正是这样对待我。老师说:“你怎么对待别人,正是因为你曾被如此对待过!”我忽然明白了很多,我与老公的相处,以及在其他人际关系中,很多问题一目了然。学习步步深入,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内心深处的情绪,那些许久不敢触碰、不能诉说、似乎被遗忘了的很多的痛慢慢地浮现。那些被忽视了的童年的伤、儿时的痛,如影相随地吞噬着我。我以为它已经成为过去,它却一直都在。感谢老师无条件接纳、包容了我,疗愈我的心伤。当学习如何在自己有情绪时怎样正确地表达时,老师提到如果有两个孩子,妈妈如何去平衡,我突然一下子想到了一件事:我的妈妈是一个很温柔的人,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很忙很辛苦。有一次,妈妈煮了很多鸡蛋,让11岁的我给初中住校的姐姐送去。我的姐姐非常优秀,非常漂亮,生活中充满了对姐姐的赞美与肯定,我们也非常友爱。可是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很不情愿,妈妈很随意地打发了我,我愤愤不平地拎着那一袋鸡蛋。学校离家有点远,一路上,我闷闷不乐,一会儿垂头丧气,一会儿又升起一股冲动想把鸡蛋扔掉,无比心烦,越看越烦,扔又不能扔,看了又心烦,我就把气出在了鸡蛋上。我走一路,踢一路,那条孤寂的小路那么遥远,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全世界都没有人理解我。就这样到了姐姐学校,踢坏了好几个鸡蛋。我一脸不耐烦地拿给了姐姐,我记得姐姐当时给了我温柔的笑容,没有责怪我弄碎了鸡蛋,还剥了一个鸡蛋给我吃。有没有吃我记不得了,可我当时心里很是羞愧、内疚,后悔,一点也不好受,可又无法说出口。现在我理解了当时的自己:我羡慕姐姐漂亮优秀,所以有点自卑。妈妈让我给姐姐送鸡蛋,我不情愿,因为觉得妈妈爱姐姐多过我。我也想得到妈妈的爱,我觉得妈妈偏心。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只好把心里的埋怨,发泄到妈妈给姐姐的鸡蛋上。日子就像水一样向前流淌,我也住校读初中了。每周回家一次,我开始缠着妈妈给我炒鸡蛋吃,我莫名其妙地爱上了炒鸡蛋的滋味。到后来,一进家门,妈妈的炒鸡蛋就送到我手里,哪怕里面只有鸡蛋,什么都没有,我也吃得津津有味,无比满足。我沉浸在回忆中,情绪包围了我。回过神来,我热泪盈眶。原来,我爱的,不是“鸡蛋”,是鸡蛋背后,代表的妈妈对姐姐的爱。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满足,于是借助于“鸡蛋”来满足自己。此刻再去看待这件事,我很心疼那时的自己,心疼妈妈、心疼姐姐。我释怀了,我不怪妈妈,不怨姐姐了,更加原谅了自己。我的感受那么清晰: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我这么爱吃炒鸡蛋是有原因的。我耿耿于怀踢鸡蛋这件事并没有对错,我的心理包袱可以轻松卸下。这一切不是我不好,也不是妈妈不爱我,只是我有了情绪却没有当时说出来,妈妈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情绪和我的变化,更深层的是也许我们都爱对方,但我们并没有足够紧密的联结。这件事带给我很多意外的收获:1、我真正释怀了,放下了。事件当时留下的情绪仍在,但我接纳了它,愿意正视它,不再纠结。我体会到了妈妈的爱、姐姐的爱,我发自内心更爱她们;2、表达是如此重要。我看到了自己的需求,我只是想要妈妈平等的爱,渴望得到肯定、渴望被爱。我学会了有情绪要适时正确地表达,压抑情绪并不能改变事实,也不能让情绪消失,只会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只有懂得表达、准确地表达,才能解决当时的情绪,哪怕不能解决问题,也不会积压情绪在心底,形成难以愈合的创伤。3、学习是多么的需要。错误的方式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多么的不可估量。我的妈妈已经做了她当时能做的最好,只是仍不能满足我的需要。而我学了PET,如果我是妈妈,在平衡两个孩子之间,我能更好地倾听,懂得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我相信能做得更好;4、生活中所有的关系,都可以因我而改变。我想到与老公的关系、与婆婆的关系等等,其实都是触类旁通,完全可以不必再压抑自己,获得彼此轻松的关系。三天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陪伴下,多少件童年事件再现,多少次的动容、落泪。看着老师温暖的面容、鼓励的微笑和那神采奕奕的眼睛里的光芒,我似乎站在远方,看着那个幼小稚嫩的女孩从过去一路走来,重新成长了一遍,那些曾经不起眼却根植于心的伤痕被温柔地接纳、抚平,成为新的力量,激励着我前行。这次学习也是我人生的一个新开端,这不只是一次育儿学习的旅程,更是一次自我疗愈的历程,我很享受,我的眼界变得开阔、心灵得到滋养。我得到一个最重要的收获:要懂得爱自己、珍惜自己,接纳自己,看到自己的需求。懂得表达情绪,不断给自己蓄杯。只有自己内心的爱是满的,才能溢出滋养他人,才能接纳他人,接纳世界,才能去给孩子真正无条件的爱!当然,学习永无止境,一次学习不可能一劳永逸,对孩子还是会有情绪,但是我学会了正确的方法,当我们的联结断裂时,我不会再害怕、无助,我会及时地修补、重建联结,而且,我有满满的信心,去联结那紧密美好的亲子关系!谢谢PET,谢谢马瑞老师!谢谢三天来小伙伴们对我的陪伴、倾听、接纳、包容,愿你我在育儿的路上共同成长、勇往直前!玉林在文中提到的陪伴,倾听,接纳,表达情绪,给自己蓄杯等等方法,都不是我们熟悉的方式,因为我们从小都没有被这样对待过。仅仅听说,是很难真的掌握的。邀请大家参加三天的PET工作坊,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真正掌握这些理论;这套理念是曾经3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它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工作坊上会分享的内容有:第一天上午:和孩子相处的情绪地图。第一天下午: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办;第二天上午:通过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好让养育更顺利;预防性我信息/肯定性我信息/表白性我信息调整环境/时间分配第二天下午:我有情绪如何表达如何避免吼叫,不会伤害孩子;第三天上午:家长和孩子都有情绪的时候,如何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第三天下午:如何向孩子传递我的价值观。如果知道一个方法,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为什么不早一点开始呢?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panjinshop.com/bcjz/11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